第二零六章 红颜祸水啊!
就才几十斤,这个数字是真的,二三十斤都有,但问题是在此之前这些农田根本没有开发价值。 它能给人们带来的收益基本上为零。 这就是为什么明末开始,各地山民最显著标志就是种玉米,徽州山区棚民种玉米甚至造成水土流失,以至于和地方士绅发生械斗。 它的确不能增加亩产,好地没有种玉米的,它的价值是让原本没有开垦价值的荒地,尤其是山区有了开垦价值。 亩产三十斤的确很少。 可如果不交赋税的话,亩产三十斤对农民来说也是好事。 顺天府连续两年的大规模开荒,把原本被皇庄圈占的荒地,洪水泛滥的沙土地,没有任何水源浇灌的山区,统统变成了农田,而今年还要加上减河挖通后天津一带的优质稻田,这些让京城在没有了江南漕运的情况下,依然维持着粮食的供应…… 当然,还有很重要一点是渔业的补充。 总之京城的粮价依然维持在一个正常年景的水平。 至于九边则是靠着长芦盐区的开中制,那些盐商为了能从边镇将领手中换取盐引,不得不想尽办法向边镇运粮,虽然盐商们苦不堪言,但的确让宣大等地粮价同样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。说到底朱元璋当年设计这套制度,就是用坑商人而肥边镇,逼迫盐商就算哭,也得哭着给他想办法解决边镇的粮食,不管是从内地运输粮食过去,还是自己组织人去开荒,